一
年老的干活,年轻的快活。
去年我在攸县工地,见到干活的几乎都是老人,平均年龄至少在六十岁以上,在田里干农活的也是如此。为此曾经写过一篇短文。其实,此种状况,并非专在农村,在城市里,无论是建筑工地还是环卫场所,干活的也是老年人居多。那么,年轻人都在哪里呢?除了一部分打工族以外,不可否认,不少年轻人都宅在家里,玩手机,打游戏,靠啃老生活。有的父母性格软弱,说不得他们,有的即使说了也不管用,也有的父母心疼子女,认为孩子找不到好工作,怪自己没能力等等。我有好几位亲戚朋友,家里就是这种情况,身强力壮的孩子在家赋闲,人老体衰的父母在外打工。于是在当今盛世里,一批年轻的寄生虫便应运而生。
年老的干活,年轻的快活,这是一个正常社会的现象吗?
二
穷人的富二代,富人的穷一代。
由于自身的属性,和我交往的大多是底层人物,也就是一般公司职员,普通工薪族,小商贩,出租车司机等等。接触下来,发现一个奇怪的、令人难以理解的现象,那就是他们的子女,几乎都享受着“富二代”的待遇。上幼儿园,选最贵的;上小学,选最好的;上补习班,一个小时上百元,毫不吝惜。就是平常穿戴,比富家子弟一点也不逊色。这是怎么回事?难道他们已经集体步入了小康社会、形成了人们常说的“中产阶级”?非也,仔细观察,才发现他们的日子过得很拮据,在小菜场为几分钱讨价还价,平常在家节衣缩食,孩子吃好的,父母吃剩饭等等。明明是一个穷一代,却培养出一个富二代。此种现象,岂非只有中国独有?
反观国外一些文明国家,自身明明是腰缠亿贯得富一代,然而开二挡车,穿百姓衣,平常省吃俭用,从不铺张浪费,吃完饭还舔盘子。衣食住行,看不出富翁的样子。他们的孩子,从小就被培养勤劳节俭的习性,上大学还要靠打工补贴学费。两相比较,大概哪个国家也比不上中国人更疼自己的孩子吧?然而这种疼爱,会培养出理想的下一代吗?
三
骂你不等于恨你 据说是身不由己。
盛世的某些现象,无论是官媒还是坊间,都曾有过议论。那就是如今一些官员或富人,习惯于在台面上骂西方,舆论上反西方,但却把自己配偶或子女,想尽一切办法送往西方。在那边买房子置产业的也多有所闻。富人们即使移居国外,回转身却在国内赚钱。有人对此做过统计,大数据表明,大部分高管和高官,都在行此捷径,彼此心照不宣。人大代表们曾经提议,要把这些人清除出去。但却没有人深究,这到底是为什么?
四
你晒你的,我晒我的——鸡同鸭讲的朋友圈
无需讳言,如今全社会已进入“微信时代”。即使在家做饭的大妈,也会把自己炒好的一碗菜发到朋友圈。谁要是逛了一个公园,或是看到一株奇花异草,也会乐不可支地发到朋友圈里。有人最新染了指甲,或是买了一双称心的鞋子,也要发出来供大家欣赏。更别说在微信上晒幸福,夸孩子,倾诉心情,大谈感想,所有耳所闻者,目所及者,心所想者,全都在微信上炫耀无遗,全然不管别人感不感兴趣,只图自己一时痛快而已。其实,这和把一群鸡和鸭关在一个笼子里没有两样。鸡咯咯咯地叫,鸭嘎嘎嘎地嚷,也不管对方听不听得懂,只要叫了嚷了,便算实现了自身的价值了。
我只是不明白,如此琳琅满目的朋友圈,还剩多少意义?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