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很遗憾……许是我孤陋寡闻,但几十年寄形人世,接触的芸芸众生中,真正称得上的优秀人物实在是寥若晨星。
我所认为的优秀,应该有着严谨的人生观和价值观。为官则政治清明,为民则知书达礼,为学则终生不辍。
真正的优秀人物,不仅拥有一技之长,而且博学广闻。无论是现代科学,还是历史传承,都应有所涉猎。
我承认自己才疏学浅,知而不广,广而不深。但就是我这个“半吊子”水平,有时候对某个领域有所触及,想与人聊聊,但环顾左右,竟无一人可以晤谈。讲天文,没有人对宇宙成因感兴趣;谈物理,少有人知道量子理论;聊哲学,不知苏格拉底和柏拉图;论政治,不知洛德是哪国人;说数学,弄不清何为孪生素数;论文学,没读几本世界名著。至于唐诗宋词,还是上学时背过的那几首。人所关心的,无非是社会关系和职务升迁,或是网上购物与柴米油盐。有点业余时间,也全在手机上打发了。更多的人则是生活压力大,一天忙忙碌碌连轴转,还哪有功夫整那些没用的东东?纵使不知不明,一派混沌,还不是一样过日子?
由此看去,如今的人们,心智已被名利裹挟,理想已遭生活绑架,普罗大众们与世界的先进文明,已渐行渐远。
试想,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中,你还会发现有多少堪称优秀的人物?
为什么会这样?记得清代诗人龚自珍,当年忧愤于衰世,曾经慷慨悲歌:九州生气恃风雷,万马齐喑究可哀。我劝天公重抖擞,不拘一格降人才!
是啊,千人诺诺,不如一士谔谔。一个群体中若缺少优秀人物,如昏睡中无人唤醒,夜色中无人引路。逆潮来袭,无人做中流砥柱;谎言当道,无人来以正视听。
或问:优秀人物从何来?
答曰:优秀人物并非从天而降,而是从自身而来。
先天带来的才能基因,人人都有,只是或多或少的差别。后天的培育和历练,才是成功的关键。人只要给自己设定一个奋斗目标,并为此自强不息,持之以恒,哪怕只有三分才气,最终也会成功。反过来,人纵使有十分才气,但如果不奋发努力,既无目标,又缺毅力,一曝十寒,自暴自弃,也会落得一事无成。
如何去奋斗,怎样去努力?对此,伟大的爱因斯坦说得很透彻:一个人的成功与否,取决于他的业余时间。爱因斯坦当年在在一个专利注册公司上班,做一名小职员,就在别人把业余时间浪洒时,他写出了相对论。
看看如今我们的年轻人,是怎样打发业余时间的吧!酒馆,歌厅,麻将桌,电视机,手机,几乎占去了业余时间的大半,还有一小半留给了家务。试想,要在这样的生活节奏中成就人才,岂不是妄想?
所以,对此就可以得出解答:为什么几十年来彗星都发现了几次,而优秀人物却寥寥无几?
如此情景,难道不该为之痛哭者一,长太息者三?
一个人均年读书只有0.7本的国家,一个图书馆冷冷清清、娱乐场人满为患的民族,还奢谈什么腾飞?一个把聪明才智用于欺诈、把业余时间用于玩耍的民族,还叫嚷什么崛起?
若照此下去,则天下事可知也,世上人可知也!”
聊到这里,他又叹了口气:“千里独行 ,知音难寻,有时候也很苦恼啊!”
然后,他陷入久久的沉默,我一时也无语回应。正好这时候,一阵秋风从河上吹来,还夹着几缕雨丝。我说,天凉了,石凳不可久坐,我们还是往回走吧!
评论